Case Study /
Tyrehood
September 28, 2020

Tyrehood

個案背景

本地初創品牌「Tyrehood」成立於2016年,初以輪胎實體店及網上銷售平台為主。創辦人 Jimmy 有見即時救車服務的需求龐大,而不少私家車都配有後備輪胎和簡單換胎工具,便於2018年推出全港首個救車配對平台「Tyrehood Zone」,便利一眾本地車主。


是次Tyrehood與HelloReporter的公關合作有三大目標:

一)向目標受眾(車主)介紹「Tyrehood」及「Tyrehood Zone」,提高品牌及創辦人的知名度關注度(Brand Awareness)

二)增加品牌及創辦人的媒體曝光度(Media Exposure)市場足跡(Social Proof)

三)建立品牌及創辦人的可信度(Credibility),擴闊客戶群並增加「Tyrehood Zone」程式的用戶量


公關策略

  1. 新聞稿(Press Release)
  • 為Tyrehood 撰寫品牌成立後的首篇新聞稿,講述品牌背景、介紹「Tyrehood Zone」應用程式的功能及優勢,以及未來發展計劃等


  1. 傳媒訪問(Media Interview)
  • 籌劃不同新聞角度、向目標媒體提出採訪邀請,並安排傳媒專訪
  • 專訪後跟進傳媒的後續問題及提供補充資科,整理出版後的專訪報導


  1. 社交媒體管理(Social Media Management)
  • 計劃及編寫一系列社交媒體帖子,並配合有效的廣告管理及策略
  • 設計及撰寫電子郵件行銷(Email Marketing)內容


新聞角度及內容

  1. 帶領傳統輪胎業數碼轉型

本地輪胎及汽車維修行業多以實體店為主,缺乏IT數碼技術支援,業務普遍依賴顧客推薦。創辦人觀察到大部份顧客都是透過電話查詢或親身到實體店了解輪胎種類及價格,費時又不方便,甚至會有水貨混入其中。於是決定設立網上輪胎銷售平台,讓顧客按照汽車型號及尺寸於網上預先選購輪胎。這改變不但提升銷售透明度,更為店鋪節省不少時間。

其後,創辦人亦發現即時救車的需求不斷增加,而香港街道密集、汽車數目多,於是研發Tyrehood Zone應用程式,配對車主,讓他們借出換胎工具或後備車胎予附近有需要人士,節省等待救車公司的時間及金錢。是次新聞專訪讓目標受眾增加對品牌的認識,了解應用程式的功能及優勢並繼而考慮選用。


  1. 創辦人個人經歷

創辦人Jimmy在構思應用程式時曾經歷過在馬路中心爆胎一事,幸獲路過的車輛伸出援手,於是他便下定決心要開發一個互助的救車App。加上他畢業自系統工程及工程管理學,有IT底子,於是便「邊學邊寫」來開發Tyrehood Zone應用程式(Android及ios版本)。在推出普通車主版後,Tyrehood Zone亦增設師傅版,為救車公司提供多一個接單途徑。創辦人的背景故事及經歷是一個有效的「Soft Angle」,讓品牌顯得更人性化並引起共鳴,連繁更多目標受眾。

成效

  • 成功安排2個本地媒體進行一對一專訪,包括信報及Unwire.pro
  • 是次項目共獲9篇來自top-tier傳媒的報導
  • 於單一社交媒體帖子獲得逾35潛在客戶 (lead generation)

媒體報導節錄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 換輪胎App配對巴打「救車」 店主自學寫程式 改革傳統業界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 IT出身 建管賬系統舖網合一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 換輪胎App配對巴打「救車」 店主自學寫程式 改革傳統業界
Unwire.pro - 初創推救車共享平台 降緊急維修成本

社交媒體帖文節錄


【除咗等救車公司,你仲有更方便嘅選擇!】


【新手換胎有咩要注意?】
More...